一、良种
根据不同养殖鱼类的生态特点,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鱼类种质资源,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作为主要养殖品种。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改变重庆鱼苗的抗病能力来预防鱼病。
二、提高养殖鱼类的免疫力。
养殖水中有的鱼体重较轻,甚至没有感染;另一部分较重甚至死亡,主要是由于鱼类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差异。在养殖中,可以通过调整鱼类的活动、养殖结构和摄食方式来提高鱼类的抵抗力。另外,利用鱼类的种间免疫特性,可以获得鱼类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,从而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。我们可以从农业的各个方面入手:
1、夏季花苗和冬季鱼鳞鱼的养殖中,除了加强养殖管理外,还应及时进行网游。拖网可以促进鱼类新陈代谢,排出体内废物,增强重庆鱼苗体质,提高运输和池塘养殖的成活率,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。
2、秋冬季的垂钓时间比春季好。因为经过漫长的冬季,春季放养的鱼消耗大,体质弱,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差。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,鱼的捕捞运输的刺激和捕捞的磨损,很容易使鱼发生水霉甚至死亡。
3、是鱼的消毒。生产实践证明,即使是健壮的鱼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病原体。鱼入池、分池、转池前,鱼体要用药浴消毒。
4、是培养模式。由于不同鱼类的食性和栖息地不同,合理搭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和饵料资源,还可以防治一些疾病。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态习性,合理建立和搭配鱼类,利用杂食性鱼类的排饵功能和滤食性鱼类的净水功能,合理调整杂食性、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的种类和比例。
5、养鱼标准。我们可以把小鱼变成大鱼,也可以采用低速养鱼的方法,当年养殖夏花鱼或商品鱼。这些方法有效地防止了鱼病的发生,提高了养殖鱼的成活率。
6、根据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的特异性,可以实施不同的鱼类轮换方法,预防鱼病的发生。
7、是适应鱼类的生态要求,加强饲养管理措施。在按常规“四定”投喂的同时,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和投喂规律,特别是在投喂草鱼时,要精粗结合,防止草鱼肠炎、猝死的发生和蔓延;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,灵活掌握投喂,坚定巡视池塘,及时清除残留饵料和杂物。
三、改善甚至控制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。
养殖水是鱼类的生存环境。水质如何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,甚至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(如水温、溶解氧、pH值、透明度、某些离子的浓度等。)是降低鱼类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之一。掌握和控制水体的生态条件是探索鱼病生态控制的重要途径。
(1)池塘清洁
换句话说,改良底泥是养殖水体耗氧的来源之一,也是病原体的藏身之处。沉积物中也含有大量有害物质。在缺氧、极端温度、极端气候条件下,会直接或间接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,间接导致鱼类患病或死亡。所以高产鱼塘每年都要清洗消毒。具体来说,冬季干塘捕捞后,排干塘水,结合维护塘堤、清淤、除草、干塘处理。重庆鱼苗投放前一周,对池塘进行清理,并用生石灰(150-200公斤/亩)消毒。
(2)给排水系统的清洗和改造
将进出水渠道分开,防止鱼病交叉感染,避免“老水”同灌,不同池塘互灌,可以应对突发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