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桂鱼,属于晚霜科,学名为鳜。它有一个扁平的身体,一个隆起的背部,一个大嘴巴和一个突出的下颚。身体高而平,背部抬高。嘴巴很大,下颚明显比上颚长。上下颚、呕吐物和鳃盖上有不同大小的小牙齿。前鳃盖后缘呈锯齿状,下缘有4根大棘,后鳃盖后缘有2根大棘。头部有鳞,鳞片小;侧线沿着背弧向上弯曲。背鳍分为两部分,彼此相连。前面是硬刺,后面是软鳍。体黄绿,腹部灰白色,体侧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和斑块;从喙端经眼眶到背鳍前部和下部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状物。
2、体长60厘米,鳞片小,体蓝黄色,有不规则黑点。较大的一个是1.5-2公斤,一般重量约0.5公斤。它以小鱼和小虾为食。它很凶猛,长得很快。这种鱼喜欢生活在水流湍急、水质清澈的沙石底河中。
3、又鲜又嫩,没有刺。它尝起来又甜又好吃。它能做许多名菜。如香菇、云耳、龙眼肉等蒸桂鱼嫩滑香可口;各种调味料炖桂鱼酸甜可口,风味独特;鱼头、鱼糜与丝瓜、豆腐等一起煮的鱼汤鲜美可口,汤中营养丰富,上等。
养殖方式:
鱼种培育阶段:鳜鱼苗出膜后要用筛网筛掉卵膜和死卵等脏物,然后再按鳜鱼苗大小分池培育。成鱼养殖阶段:合理投喂饲料、控制放养密度和积极预防疾病。
①培育条件:孵化缸(环道)具有水质新鲜、水体交换量大、水温均衡、温差小、溶氧丰富等优点,符合鳜鱼苗生长对环境的要求,生产中多数采用此种方法,即将在孵化缸(环道)中孵化出膜的鳜鱼苗继续留在人工控制水流的原缸(环道)中培育。
②放养密度:育苗初期,鳜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0.5万~1万尾/平米,随鳜鱼个体的增大而逐渐减少。
③培育方法: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,每5天左右应结合分规格转换孵化缸(环道)1次,同时将孵化缸(环道)底部两侧的沉积物清除,鳜鱼苗贪食,最好在孵化缸(环道)转环道前数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,以避免鳜鱼苗暴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